篆刻艺术赋能李白诗文传播 诗意任城话李白•马国栋篆刻书法艺术作品展开幕

2024年06月17日15:31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作者:王立强

济宁新闻网讯  篆刻艺术赋能李白诗文传播,6月17日上午,“诗意任城话李白•马国栋篆刻书法艺术作品展”在济宁剧院展厅开幕。用篆刻艺术赋能李白诗文传播,该展览可谓别开生面,起到了很好的弘扬作用。

开幕式现场(摄影/李茁)

济宁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孙爱民,济宁市文化交流协会主席、二级巡视员周长征,任城区政协主席李翠玲,济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秀杰,山东省书协顾问、济宁市书协名誉主席段玉鹏,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济宁市美协主席王德亮,山东省教育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嘉庚,济宁市青年书协主席李富荣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慧芬主持。济宁市、任城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书法篆刻爱好者、新闻媒体记者等约200人参加开幕式。

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济宁留下的不只是一座千古流芳的太白楼,还有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李白诗文浩瀚如海,精深如山,对济宁文化贡献之绵长,自不待言。因为李白,济宁这座城市充满了诗歌的气息。据不完全统计,在李白传世的980余首(篇)诗文中,作于齐鲁或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有180首(篇),约占总数的18%。而作于济宁及在外地所作有关济宁的诗文多达60首(篇),不仅占其全部诗文的6%,更在涉及山东的诗文中占比三分之一。李白的这些诗文极大地丰富了济宁的文化宝库,济宁无形间也成为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和自由积极思想的见证。唐开元二十四年,李白举家来任城途中,行经汶上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遍游齐鲁,李白不仅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等广为流传的诗篇,在济宁更写下了《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任城县听壁记》等传世佳作。李白寄家济宁长达23年,61岁的李白,人生的三分之一都链接着济宁,李白诗歌和人格升华的进程中,济宁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城市,济宁见证了诗仙李白传奇一生的起起伏伏。

马国栋介绍创作及展览筹备情况(摄影/李茁)

济宁市书协主席谢长伟讲话(摄影/李茁)

济宁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黄秀杰讲话(摄影/李茁)

任城区政协主席李翠玲讲话(摄影/李茁)

任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时慧芬主持(摄影/李茁)

由济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济宁市书法家协会作为指导单位,由政协济宁市任城区委员会、中共济宁市任城区委宣传部、任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城区融媒体中心、任城区教育和体育局、任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等6部门联合主办,任城区书法家协会承办的“诗意任城话李白•马国栋篆刻书法艺术作品展”,主要展出的是马国栋近年围绕李白与济宁有关的诗文进行深度创作的篆刻和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很好地起到了赋能李白诗文传播的作用。

马国栋向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介绍展出作品(摄影/李茁)

身为济宁文化名家、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任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马国栋,从李白诗文中撷取经典,用篆刻和书法体味李白诗意,乃是与古之贤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说,整理李白诗文以篆刻和书法的方式作艺术化呈现,是文化创新,也是理解和回望济宁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马国栋自幼痴迷篆刻,奏刀多年,所治之印,博采众长,自成一格,是齐鲁印坛的翘楚之人,亦列阵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他历时4年余精心创作的百余方陶瓷印,或大或小,或方或圆,朱文白文,恣意大胆,率意刀法在陶瓷载体上的线条留痕,与李白诗文意蕴相契合,于历史经典作品之上生成篆刻的现代表达。其多向的求索,呈现出一印一面的多元审美样式,特别是以四体书法题跋印屏,行笔运势精心构撰,构图之上似有唐人折枝之意,古拙而不失灵动飘逸。马国栋的书印气脉流畅,苍劲有力,笔意多样,无一犹豫,内里各呈其妙的浪漫,十分可爱,可谓诗有韵,书有意,印有趣。相信通过此展,定能让更多的观众与李白为友,与诗仙对谈,颂其诗,读其文,知其人。

据悉,该展览将展出至6月24日。(文/王立强)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