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认识钱了:钱不就在手机里吗?

2024年06月03日09:53  来源:长江日报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要买一个3元6角的商品,应该怎么付钱呢?”5月28日,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一年级数学老师马欣怡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她请同学们说说用人民币凑出“3元6角”的组合方式。有学生回答:“先给一张3元,再给一张6角。”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数学老师马欣怡正在上《认识人民币》一课。记者刘嘉 摄

一年级小学生不知道人民币没有3元、6角的面额,这让年轻教师马欣怡觉得奇怪。课堂上,她拿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一张张地问学生是否见过。全班40名学生,大部分见过100元、50元纸币,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

2010年前后,移动支付开始迅速在我国普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移动支付普及率达8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认识人民币》内容。记者刘嘉 摄

今年一年级的孩子多出生于2016年、2017年。“他们在生活中,钱确实见得少。”马欣怡的同事、有近30年教龄的数学教师吕琳说,这种不认识钱的情况,在最近5届的一年级小学生中越来越明显。

家住武昌的刘姗,儿子正在读一年级。前不久,她问儿子:“假如你有两张20元纸币,你怎么去商店买一个30元的东西?”儿子说:“可以先给老板一张20元,再把另一张20元撕一半,凑个30元。”

孩子的回答让刘姗非常惊讶。她意识到,孩子不光不认识钱,也不知道钱怎么用,不理解“换钱”“找钱”这些概念。她回想了一下,发现孩子似乎只在过年时见过100元的压岁钱,平时家里都找不出一张其他面额的纸币。

不认识钱的孩子对“钱是怎么来的”也自然缺少具体的认知。家长李薇告诉记者,女儿快上小学时迷上了“抽盲盒”,有一次要她一口气买100个盲盒玩具。她跟女儿说:“不能一下就买100个,那样妈妈的钱就花没了。”女儿却觉得很奇怪:“钱怎么会‘花没’呢?钱不就在手机里吗?刷一刷就又有了!”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学苑校区小学部,数学老师马欣怡带着孩子们通过学具认识人民币。记者刘嘉 摄

武汉市天一街小学数学教师聂鹏记得,他是1986年上小学,那时的数学课就有《认识元角分》的内容,老师还讲过人民币图案背后的故事。他2001年当老师,经历了至少3次课标和教材优化,《认识人民币》始终是教材中的重要一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胡宏兵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孩子接触现金的机会变少了,不认识钱的现象值得重视。他认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现金依然是我国最基础的支付手段。《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孩子们仍然应当学好。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