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构建“三融三创”培育体系 激发科学教育活力

2024年05月31日11:10  来源:济宁新闻客户端

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焦杨)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近年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以高度的教育自觉,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加快学生科学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构建了“三融三创”科学教育培育体系,切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融通校园环境,创新工作机制,营造科学教育氛围

走进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体育场上学生正尽情挥洒着汗水,整洁的科技楼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充满科学元素的教室里是孩子们一双双求知探索的眼睛。朝气蓬勃的学生、浓厚的学习氛围、多彩的创新实践令人印象深刻。

高点定位,融通组织框架,优化机制,为科学教育健全系统思维。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以科学育人目标为统领,强化学校顶层设计,组建以校长任组长的科学教育领导小组,以学科主任为主干的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以科室和级部为双主体的服务架构,统整和优化适配校情、学情的科学教育资源,构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三融三创”培育体系,确保科学教育有序推进。

精心打造,融通硬件建设,营造环境,为科学教育提供系统场域。校园墙壁、宣传栏、道旗、浮雕及教学楼走廊内外,全面展现科学元素,彰显科技创新的文化气息。科学化扩展多功能科技活动室,活动室设置实作功能区、成果展示区、情境感染区三大区域,兴建包含比特实验室、无人机、机器人、智能制造、3D打印、开源硬件等项目的综合性创客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学校现已配备科学实验室39间,满足“应开必开”的实验活动需求。

融合科学课程,创新教育方法,丰富科学教育内涵

学校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尊重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制定了科学课程融通实施的校本化方案。在我校研发实践的“致雅·成长”课程体系中,全程贯通“科学+”子课程群,分年级开展科学探究为主题的课程,挖掘学科中科学元素,融合“科学+”精准施教。如“科学+数学”课程落实“大数学家”科学家精神培养;如“科学+艺术”课程“数字创意与设计”、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学+实践”项目式融合课程“学创·扎染”……以此建成纵向衔接、横向关联、螺旋上升的校本科学课程资源体系。

学校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和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化技术在课堂中常态化应用。教师以行为问题为导向,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在“1+3+5X”单元教学理念下,加快科学类学科教学“三段四主六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积极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重视创新能力的延展,以实现学科全面育人的理念。

融汇各种资源,创新教育平台,拓展科学教育外延

学校配齐科学教育教师,及时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师资保障。把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请进来”,特别是前沿的媒体技术和智能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涵养教师科学素养,孵化科学教师队伍。以课题科研的形式推进科学教研活动深入发展,提升层次和实效,完善科学教师能力提升体系。学校《GeoGebra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等省级课题为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新动能。在“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用创新案例”展示活动中,学校以“虚拟现实(VR)技术在理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科研案例荣获特等奖。

学校把科学教育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融通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打造“第二课堂”。与市科学技术协会、市科技馆、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主体,联合创建哺育学生科创种子、协同创新实践基地,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科学实践场域。如在“2023全国科普日”活动中,学生走进济宁科技馆,开展主题为“探索物理奥秘,启迪科学梦想”的研学游活动。

学校坚持培养全面型人才,融通校内外多彩科技活动,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丰富实践平台。学校以科技节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化探究活动。无人机表演、科技大篷车、扑克牌“搭塔”比赛、3D打印制作大比武等活动,激发了学生科学兴趣,掀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同时积极组织校外科普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索、实践、启智、创造的平台。

“三融三创”,同向发力,创造出一个优质的“大科学教育”生态圈。在生态圈的聚合效应作用下,成果丰硕喜人。多名学生在省市级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等科技竞赛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在省市级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学校荣获“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济宁市首批中小学创客空间示范校”等荣誉。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所转载稿件、图片、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jnxww@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